“煤炭产量、效益始终稳居全公司前列,是东北地区第一个实现厚煤层切顶留巷示范矿井,采掘机械化程度、智能化集控运输在全集团领先……”双鸭山矿业公司东荣二矿不断以实力证明自身价值,以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科技创新强
走进这个矿机电区选煤车间,却看不到一名操作工的身影,井上选煤系统22条、全长1300余米皮带,如今全部实现了自动化控制。
“现在所有设备在调度室都能远程一键启停,设备出现故障会自动报警,工人不用守在岗位,只要负责定点巡检就行了。”该矿机电区区长周东伦介绍。
井上下7个变电硐室无人值守,井下9条主运皮带全部完成远程集控改造,达到了“管理信息化、检测数据化、控制智能化”,矿井系统不断优化,安全产能加快释放。
东荣二矿充分认识到科技强企的重要作用,以科技手段赋能,从装备升级、管理升级、队伍升级全面向智能化迈进,在筑牢安全基础的前提下,保证规模总量,提升效率效益,成为双矿公司保供和增效的重要支撑。
几年来,这个矿以科技攻关打通生产瓶颈,先后解决了“一通三防”、机电运输管理、煤(半煤)巷掘进、回采工作面端头支护、采区开采标高上限确定等一系列技术难题,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0%,科技贡献率达到33.5%。成功运用“110工法”,是东北地区首例实现厚煤层切顶留巷的示范矿井,五年来,累计留巷5750米,多回收煤量26万吨,收益7000余万元;5个半煤岩工作面全部实现综掘,4个全岩巷道全部使用钻装一体机,年底将建成智能化掘进工作面,为保证正常接续打下硬核基础。
科技领先极大提高了经济运行质量,2020年实现利润4亿多元,今年1-10月盈利5亿元,全矿广大干部职工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安全靠自主
这个矿从人本理念出发,探索安全自主管理模式,让职工深度参与安全管理,走职工自律、班组自管、区队自治、系统自控、矿井自主的安全自主管理模式,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收到了一定效果,激发了职工的安全自信心。
2020年7月开始施行,在全矿范围内通过段队推荐,实行职工自律、班组自管、区(队)自治三项工作,达到预期效果后兑现奖励,再逐步推进系统自控、矿井自主后两项工作,改变过去以罚代管、批评为主的思维定式。
通过激发职工自主抓好安全,减少了中间管理层次,减少了推诿扯皮现象,提高了安全生产“三位一体”管理水平,一年来职工自律、班组自管、区队自治的安全效果正在显现。
同时,按照双矿公司要求,东荣二矿从2018年起推行井下职工“安全年金”制度,目前人均账户已超过1万元,最高达3万元,领取时以现金形式发放,更加提高了职工“我的安全我做主”的主动性。
通过安全自主管理尝试,降低了经营成本,特别是对现场条件、职工素质、管理水平在内的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了一次跃升,推动了企业的创新发展。
管理放权多
东荣二矿把维护最广大职工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下放经营管理权,真正让每一名职工成为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者、受益者。
持续推进和改进内部市场化运行模式,当期费用全部分解到二级市场采、掘、机、运、通各专业线,材料计划和消耗管理、用电管理全部执行节奖超罚制度,结余部分与工人工资挂钩,落实班组长“五项权力”,真正把包机制落到实处,让管理成效、工作效果直接体现到工资,职工对管理成果有了更直观的个人体验。
除此以外,这个矿还倡树“家文化”,通过有病必访、思想波动必访、欠勤必访;生日送惊喜、节日送祝福、困难送温暖;待人公正、办事公平、分配公开等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传统道德,激发职工作为企业主人翁的自尊和自信。
此外,矿每个月末召开大组会,矿领导与全矿采掘机运通的班组长面对面,通过座谈交流、两端对接,使矿领导对一线队组生产、人员、工资等信息掌握更畅通、更直接,打通了管理的“最后一公里”,同时促进了中间管理层、服务队组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执行力。
东荣二矿以灵活的机制鼓励职工多劳多得,依靠公平公正不断提高薪酬分配质量,职工工资在连年增长的情况下再攀新高。截至11月,职工平均工资8061元,采掘一线工人平均年工资收入达到了12万元。
人才接续好
东荣二矿树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价值导向,对工程技术人员重能力、重水平,经过几年的培养积蓄,现已形成了人才进阶梯队,吸引了一批技术人员来此“择木而栖”。
提高技术人员物质待遇,技术人员薪酬执行市场化工资和科技创效工资,人均工资水平达到了全矿平均工资的1.5倍。2020年8月份,这个矿新建了“技术人才公寓”,为工程技术人员、新毕业大学生提供生活设施齐全、吃住免费、每人单间的良好居住条件。
更吸引技术人员的是培训体系,坚持每年组织专业技能岗位练兵比武活动、每季度组织一次技术人员作业规程评比活动、每月开展一次工程技术人员业务提素考试,掘进周一、采煤周二、通风周三、机运周四、地测周五、技术经济一体化周六集中研讨活动,多次举办安全生产、掘进支护、机电维修、灾害治理、作业实操等各类培训班,不断提高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思想上、能力上跟上智能化矿山建设步伐。
近两年,先后有7名工程技术人员提拔至初级副职以上岗位,2名技术带头人成为矿副总工程师,6名曾经离岗的工程技术人员主动返岗,5名来自非国有煤矿的技术骨干来此扎根创业。今年增加了11名新毕业大学生,矿“信息中心”招聘了16名技术人员,为矿井生产经营、信息化建设增添了新鲜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