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大家觉得很难的问题,通过我们的努力得到了解决,我们觉得很有价值感。咱们工人不仅要有力量,更要有技术和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的发展多做贡献。”荣获2020年“龙江工匠”称号的铁路运输部生产技术科创新工作室成员赵孝顺自豪而坚定地说。
铁路运输部生产技术科创新工作室现有6名成员,平均年龄45岁,负责铁路运输部14台内燃机车,10台电力机车,160辆自备车辆,192公里铁道线路,21个车站的车务、机务、工务、信号、通信、车辆六大专业的技术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业务指导,铁路站场、信号、通信技术改造、工程设计等工作。
近年来,面对各专业之间相互联系又不能替代,专业人才短缺,技术力量薄弱,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挑战,铁路运输部生产技术科创新工作室以发挥劳模和工匠人才引领带动作用为载体,针对矿铁运输装备落后、运输生产任务繁重的实际,勇于创新,持续深入开展了设备升级改造、引进应用新技术新设备、修旧制新、优化铁路信号系统、改进作业施工方法等创新活动,为矿铁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2020年这个工作室共立项四项,完成四项,其中,自行研发并安装《内燃机车安全视频监控系统》14套。内燃机车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可全方位记录机车作业情况,机车乘务员的工作状态,有效约束机车乘务人员标准化作业。厂家每套报价在10万元以上,自行研发成本是1.5万元,现已安装14套,节约资金119万元;自行研制加工《铁路电动转辙机整流装置》,针对“电动转辙机整流装置”每年需求50块左右,每块市场价760元,通过购买元器件、加工电路板自行加工每块价格是95元。每年节约资金3.3万元;创新的铁道线路平移清筛工程施工法,在目前人员、设备不足的情况下,每年清筛10公里铁道线路,可节省工时260人次、节省资金160万元。
“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事而制”。对企业而言,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铁路运输部生产技术科创新工作室依托专业技术职能开展技术创新,不仅满足了安全生产需要,还为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
同时,创新工作室通过多年来的团队合作,攻坚克难,技术攻关,有多个项目被突破,多个工程项目荣获集团公司、鸡矿公司、鸡西市科学技术进步一、二、三等奖。2014年被黑龙江省总工会授予劳模创新工作室称号,2015年荣获黑龙江省总工会工人先锋号称号,2020年12月,这个工作室被“龙煤集团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吸纳为成员单位。
一项项创新成果、一个个满意成绩的背后是创新工作室成员脚踏实地、不断创新的结果。“2021年工作室将依托‘龙煤集团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成员单位优势,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充分发挥工作室技术创新作用。”铁路运输部生产技术科创新工作室带头人邰国栋说。
据了解,2021年,铁路运输部生产技术科创新工作室围绕矿铁运输生产实际需要加大技术引进更新、技术公关力度,并应用于生产实际,推进技术进步,保障安全生产,增强企业经济效益;围绕解决制约矿铁运输安全发展中的难点和关键问题,大力开展技术革新、隐患治理、技术攻关,为企业安全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围绕淘汰更新落后技术设备、不合理工艺和陈旧操作方法进行技术革新、工艺改造。促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转变,提高工作效率,推动技术进步;围绕修旧利废、自制加工、降低消耗、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改造,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推动企业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