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台河矿业公司强力推进“三选工程”建成首个矸石分选系统纪实煤炭资源日益减少,七煤人倍加珍惜,原煤入洗后努力做到吃干榨净、变废为宝。 早在2019年秋季,七台河矿业公司领导就多次深入热电厂、各选煤厂调研,研究扭亏增盈措施,坚持“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精打细算,最大限度地增收创效,提出了“应用技术创效,对入洗后的洗矸进行再次分选,把发热量1700大卡以上的煤矸石变废为宝、供热电厂供热发电”的战略规划,既减少热电厂燃料成本,又能为选煤厂和公司创效,实现多赢。“洗矸经过再次分选后,我们把发热量在1700大卡以上的低质煤供热电厂作为燃料使用,实现了洗煤矸石变废为宝,节能、减排、环保。这得益于公司建设‘三选工程’的英明决策,为我们指明了节能减排、增收创效的方向。”近日,新选厂厂长马钟涛接受记者采访时脸上满是喜悦之情。 4月10日,新选厂自主研发的七台河矿业公司首个矸石分选系统投入使用,该系统对原煤入洗后排出的洗矸进行再次分选,一部分发热量在1700大卡以上的低质煤作为热电厂燃料使用,另一部分洗矸还可作为矿井充填开采原料,不仅提高了洗矸利用率,还带来十分可观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 “三选工程”是七台河矿业公司科技创新、科技攻关、挖潜创效的主要措施,矸石分选系统也是拓展煤炭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的创效工程。新选厂矸石分选系统填补了集团公司和七台河矿业公司的空白,为集团公司各选煤厂提高产品回收率、综合利用煤矸石增收创效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4月15日,七台河矿业公司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议要求全公司各选煤厂认真学习推广新选厂“三选工程”经验作法,进一步延伸洗选加工产业链条,做到吃干榨净,最大限度地降低洗耗,提高产品回收率,解决热电厂燃料煤问题,实现降成增效“双赢”。4月30日,七台河矿业公司为新选厂建成公司首个矸石分选系统创效祝捷。
立足吃干榨净,实现点“煤”成金
选煤厂在生产精煤的同时,也伴生出大量煤泥和煤矸石。曾几何时,煤矸石、煤泥就是废物与污染的代名词,或被扔掉造成污染,或被低价卖掉效益流失。 如何才能真正吃干榨净、不浪费宝贵的资源,让这部分煤矸石变废为宝? 今年以来,七台河矿业公司按照集团公司要求,深入开展“治亏降成、严管增效年”活动,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把过紧日子的各项措施全面落实到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投资决策等各个环节,将各选煤厂建设矸石分选系统列为公司降成、严管、增效的重点项目之一。在没有经验可借鉴的基础上,七台河矿业公司领导多次深入新选厂现场研究矸石分选系统建设,在对比外请“专家设计”和新选厂“自主设计”后,本着节约资金、创新创效的原则,决定由新选厂结合本单位特点自主设计建设矸石分选系统。新选厂首先进行工艺设计、制定工艺流程,矸石分选系统主体设备由脱介筛、旋流器等组成,新选厂领导带领相关人员进行研制,厂水暖科负责安装管路、机加厂负责制造设备、机修车间负责安装设备,保证三个车间建设进度齐头并进,加快了安装进程。 新选厂建设矸石分选系统正值疫情防控期间,七台河矿业公司领导多次深入新选厂现场指导和办公,帮助新选厂解决设计和研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予资金支持。 3月16日,新选厂顺利吊装振动筛,4月1日开始调试矸石分选系统,4月9日完成设备调试,4月10日系统正式运行,累计投入近120万元。早在今年一月份,新选厂领导就集中研发力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做好矸石分选系统建设准备工作,为春节复工复产后加强系统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疫情之下如何交出一份满意答卷?新选厂春节复工复产后,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克服了疫情带来的影响,抢前抓早组织人员建设矸石分选系统,用担当实干书写精彩篇章。 新选厂充分发挥团队作用,凝聚全员智慧和力量。为了把洗煤和矸石分选系统有机融合在一起,采取洗煤与矸石分选系统可同步、可分离运行的方式,如果矸石分选系统停止运行,也不会影响洗煤系统正常运行。 新选厂矸石分选系统建设因陋就简,本着节约、节支原则,能修旧利废的就检修再用,尽量减少新购设备、降低支出,采用自主设计、自主加工的旋流器、非标件,自己绘制图纸,尽最大能力减少外购设备,降低费用支出。 矸石分选系统看似简单,但涉及到工艺、土建、电气等,只有分步实施、有序推进才能完成制作、设备安装工作。新选厂在不影响正常洗煤的情况下,改造管路,把矸石煤泥筒和中煤煤泥筒合并到一处,把空余的矸石煤泥筒用于矸石分选系统;改造配电柜、安装电控箱,使其同时应用于矸石分选系统中。 新选厂机加厂负责矸石分选系统振动筛、旋流器等设备制造和安装任务,自1月17日接到建设矸石分选系统任务开始,他们就组织人员设计图纸,把原材料、能利用的旧设备抢运回车间备料。2月1日,春节复工复产后,因疫情影响不能全员上岗,机加厂厂长李玉龙和党支部书记张洪哲分别带领6至10名职工上岗,用私家车接送职工上下班,每天经常从7时一直工作到20时30分后才下班回家,即使加班延点也无怨言,仅用7天就完成了旋流器图纸审核、一台旋流器外壳加工等任务。因疫情影响,2月6日,机加厂停产。2月24日,机加厂再次复工,他们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机加管理。因矸石分选系统混料桶重达4吨左右,无法整体运至厂房既定位置,机加厂组织20名职工共同参战,把混料桶切割成三段,参战人员分成三组在厂房既定位置进行安装,第一组负责粘制旋流器,历时15天完成粘制任务;第二组负责安装旋流器振动筛、来料箱等设备,历时16天完成所有设备安装工作;第三组负责加工底角螺栓、筛板等,随时满足设备安装要求…… 在制作安装矸石分选系统振动筛的过程中,新选厂为机加厂新购进了一台全自动数控等离子切割机,降低了职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切割件的质量、速度和精度,生产效率比人工操作提高了3倍。 失败是成功之母。新选厂成功建成七台河矿业公司首个矸石分选系统,也历经波折,经过反复摸索、试验过程。设计旋流器底料口尺寸技术含量要求较高,七台河矿业公司领导坐镇新选厂现场指导,反复改进方案、多次进行实验,最终确定了底料口最佳尺寸为100毫米,保证了整套分选系统安装过程中打水加压无漏点,一次试运行成功。 新选厂厂长马钟涛细算了一笔效益账,他说,新选厂年计划入洗原煤114万吨,按照每月入洗原煤10万吨以上计算,调整旋流器参数、入料粒度后,可增加1700大卡的低质煤产量,按市场价每吨100元计算,每月增收近百万元,在保证年入洗原煤114万吨的情况下,一年可“捡”回近千万元,如果各选煤厂全部建成矸石分选系统,效益则更加可观。
立足降成提效,多渠道增收再发力
在新选厂主厂房三楼重选车间,矸石分选系统与重选设备相依相偎,焕发着别样的光彩。别看设备并不显眼,却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为了便于生产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新选厂矸石分选系统由重选车间管理,每个小班设三名职工负责矸石分选系统运行,保证矸石分选系统与洗煤生产系统同步运行。
因矸石分选系统技术含量高,是一项考验责任心的特殊工作,新选厂建立激励机制,实行班组单独核算,鼓励多劳多得,进一步增强看护人员的责任心,切实维护系统正常运转,发挥系统最大作用,实现高效生产。
原来新选厂矸石分选系统刚运行时变频器闲置不再维修利用,因时间过久电容器不灵敏,出现频率不准确的现象,新选厂两次更换变频器,保证了系统正常使用。
新选厂现有旧电机的规定电流是204安培,但矸石分选系统必须使用220安培的电机,虽然达到了工艺效果,还需进一步改善。下一步,新选厂在增加入洗量后为电机增容。
在保证入洗原煤的基础上,新选厂始终研究如何调整工艺、措施增收创效,把原煤损耗降到最低,通过增加入选粒度、调整旋流器参数增加洗矸中的低质煤产量;通过调整电机转速,增加循环水泵能力……
新选厂建成集团公司首个矸石分选系统后,七台河矿业公司各选煤厂慕名前来学习“取经”,尤其是新选厂自主研发的旋流器、振动筛等设备倍受青睐,订单纷至沓来,桃选厂、铁选厂、七洗厂、龙选厂已订购旋流器、振动筛等设备,增加了新选厂机加厂的产值,扩大了新品市场投放量,保障了机加厂职工工资收入,成为新选厂新的效益增长点。
新选厂领导说:“以往,很多人认为矸石块大灰分高、块小灰分低,往往忽略了筛上物的价值,实际入洗原煤破碎解离得越好,矸石筛上物比筛下物的灰分要低。下一步,新选厂要利用矸石分选系统做筛上物二次破碎再选,持续提高劣质煤回收量,‘捡回’这部分的效益。”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新选厂建成集团公司首个矸石分选系统并投入运行后,带动了七台河矿业公司各选煤厂全力推动矸石分选系统建设,新选人乘势而上,撸起袖子加油干、甩开膀子努力干,努力把因疫情带来的损失争分夺秒抢回来,发挥矸石分选系统最大效能,为七台河矿业公司“治亏降成、严管增效”做贡献。
来源/七台河矿工报 文/邢秀芬 编审/鄂俊光